汽车观察:祛魅时代跨国品牌否极泰来?
价格壁垒崩塌,技术平权加速,一场深度变革正在重塑中国汽车市场格局。
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,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价值重构。
一边是日益理性的消费者,告别对品牌光环的盲目追捧,步入祛魅时代;另一边则是合资、豪华品牌的集体觉醒,纷纷以技术下放和价格下探为利器,发起绝地反击战。
当上汽大众绵延一年的quot;一口价quot;策略席卷车市,当广汽丰田铂智3X重新勘定合资价值内涵,当29.9万元预售起步价的沃尔沃XC70点爆成都车展,当凯迪拉克全新XT5杀入23万元市
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正在用积极热烈的行动证明:变革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存的必杀技。
祛魅时代:理性消费与价值回归
祛魅的本质是价值理性化。202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,则意味着消费者不再为单纯的品牌光环、厂家的过度营销买单,而是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技术含量、智能水平和实用价值。
上汽大众去年起发起的一口价策略,看似是定价方式的改变,实质是营销理念的革命。它消除了传统比价环节的焦虑,让消费者专注于产品体验和服务质量,这正契合了祛魅时代消费者对透明、公平的渴望。该策略的背后,是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的深刻洞察mdash;mdash;诚意比套路更能打动人心。
技术平权加速了这一进程。2025年,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从高端配置迅速下沉到主流市场。以一汽丰田bZ5为例,该车以13万元级的定位,配备了33颗感知硬件和544 TOPS算力的芯片,支持L2级城区辅助驾驶功能。这种配置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,如今却成为合资品牌参与竞争的基本门槛。
可以说,技术的民主化不仅降低了体验门槛,更重新定义了汽车价值的衡量标准。
市场的回应是明确的。东风日产N7上市50天大定突破2万辆,8月交付量达10148辆,成为首个单月交付破万的合资纯电车型;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1小时订单破万,至今年8月实现环比四连涨并创历史新高mdash;mdash;
这些数字证明,当产品力与定价匹配时,消费者会用实际行动投票。从更深层次看,这反映了中国汽车消费,尤其是新一代汽车消费,正在从符号消费转向实质消费,从身份表达转向价值认同。
否极泰来:外资品牌的体系化反攻
外资品牌的反击不是单一维度的价格调整,而是体系化的战略转型。
2025年上半年,一汽-大众大众品牌销量同比增长3.5%,一汽丰田增长16%,上汽大众增长2.3%,上汽通用增长8.64%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外资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重新理解和深度调整。
本土化研发成为破局关键。其中,大众汽车投资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研发中心,赋予其独立研发决策与采购权;
丰田汽车RCE让中国团队拥有更大研发权限,一汽丰田bZ5作为该体制下的首款产品,体现了全球标准,本土研发的竞争优势;
东风日产N7同样是完全在中国设计、研发和生产的车型,成功实现了合资品质+极致性价比的完美平衡。
合作模式创新越发务实。合资品牌里,除了南北丰田牵手华为、小米,上汽通用别克与Momenta联合官宣,至境L7将首发搭载Momenta最新的R6大模型,本田与Momenta合作开发适合中国道路环境的新一代ADAS技术。
豪华品牌也放下了血统骄傲,以技术平权开启亲民革命。
例如,奥迪与华为、Momenta等中国科技公司都展开了深度合作,奔驰、宝马也分别与Momenta合作开发中国专属智驾系统,并将搭载于奔驰全新纯电CLA、国产宝马新世代车型上。
这些合作不再是简单的技术采购,而是深度的战略协同。正如上汽奥迪营销事业副总经理谢施奇所言,奥迪与华为的合作好比人类的大脑和小脑:华为相当于大脑,负责精准的思考和判断;奥迪相当于小脑,负责精确的执行,最大化保留奥迪的驾驶基因。
技术路线走向多元化。截至目前,包括一汽-大众、上汽大众、上汽通用等合资车企,以及南北奥迪、宝马、奔驰、沃尔沃等豪华车品牌,大都明确了燃油、纯电、插混及增程车型齐头并进的技术路线。
毫无疑问,这是一种在当前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阶段下的务实选择,它深刻体现出车企在满足多元需求、平衡短期市场占有与长期技术转型之间的考量。
人汽观察:
2025年注定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分水岭。
技术平权改变了竞争规则,品牌神话让位于产品实力。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,品牌必须更加真诚。
正如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所说:暴雨中打伞的人,不会被淋湿。在车市变革的浪潮中,那些放下傲慢、拥抱变化的品牌,终将在祛魅时代迎来属于自己的否极泰来。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上一篇:Seeds?苏州机器人创企艨码科技完成种子+轮融资
下一篇:返回列表
中原商务网版权及免责声明:
1、凡本网来源注明“中原商务网” 域名:WWW.COPB.COM.CN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,版权均属于中原商务网,未经本网授权,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中原商务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XXX(非中原商务网)”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,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3、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。
4、联系方式:中原商务网 电子邮件:ha17701574748@163.com